中央八部委联合发文,让飞地园区飞
飞地经济不是新生事物,最早在长三角兴起并活跃,至今已有十多年历史。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,跨区域共建园区不断涌现,产生明显的蝴蝶效应。近期中央八部委联合发文,旨在让飞地园区运营升级,跨入一个新阶段。飞抵园区是一个有潜力的合作模式,有助于区域经济整合、产业转移增值,有品牌的园区可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,大放光芒。
飞地园区更多的是市场化运作,其魅力和挑战在于飞地能否形成倍增效益,蛋糕变得足够大,有融合增量。
一、飞地园区因不平衡而共振,因大互补而共生
输出方为什么要飞地?因为他们有产业需要转移,有相对成熟的模式能输出,能在管辖区域外有一个增量空间,经济舞台更大。
输入方为什么要飞地?缺乏园区运营经验的地区虽然拥有土地、劳动力资源优势,却在园区招商、管理与运营上存在不足,在产业提升上存在劣势,共建共享是一个高效模式。
双方都有需求,似乎一切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。其实不然。合作各方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,早期难免各自高估自身价值和潜力,必然引致双方的博弈,在管理权上尤显分歧。
通常来说,输出方在园区建设管理上经验丰富、水平较高,拥有市场网络和品牌效应,园区管理上最好由输出方主导。面临的风险是:如果他掌握话语权和园区管理权后,不能积极扩大园区规模,不能积极引入产业项目,那怎么办?
要是输入方掌握更多的话语权,输出方的先期优势就得不到最大程度的辐射。而他们暂时没有能力独立运作园区,那怎么办?
目前飞地园区多是一种飞出地园区管理模式的复制,而在区域的行政管理、户籍管理、城市化、社会保障、医疗卫生还是本地在做。如果在管理决策上相互掣肘,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就难以顺利推进。
飞地园区要飞得更高,飞得更远,不仅要解决资源、技术的共享问题,更要探索适当的合作机制,包括利益分配方式、开发管理形式等深层内容。
双向融合思路能协调好各自特点,形成放大效应。如何有机整合,形成双向车道呢?
二、园区运营的七个关键要素,参考ANGELOS 模型
飞地园区是园区运营的一种特殊形式,如何有机整合,还得从一个园区成功运营的核心环节说起,以此为原点,探讨最佳飞地合作模式。飞地园区如何组合,则取决于合作双方在成功要素上各自的贡献。
根据世界各地科技园区经营经验,产业园区要取得成功,一是定位要明确。二是要围绕几个关键要素,组织创新资源,其中技术资源、创业氛围、人才储备以及园区生态尤显重要。
如何让园区具备活力,就园区运营管理而言,七个关键因素格外重要:
1] 有先进的理念。
2] 定位明确,契合市场需求。
3] 具备竞争力,有一定的门槛,有专业支撑,有产业政策支持。
4] 高效率招商。
5] 布局实施,能整合创新要素与服务要素。
6] 园区各类软硬环境配套,能解决人才输入。
7] 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,形成喇叭型结构。
如果一个园区具备七个要素配置能力,那就不存在飞地园区需求。大凡存在飞地园区需求,在七个环节或多或少存在薄弱环节。
飞地园区如何整合,创造双向车道,上述ANGELOS结构是一个最佳评估系统,能衡量双方的参与深度与价值。
三、激发飞地园区动力的激励与合作机制
飞地园区表现形式即是共建园区,牵涉到迁出和迁入地政府、投入参与方等多方利益主体,如何激发整体动力?关键在于实现各方利益的共赢。
政府激励与成绩划分要符合共建模式,尤其是跨省际的飞地园区,要理清根本。
八部委文件中明确,合作共建园区的经济社会指标按现行统计制度进行,但在政府内部考核时,允许合作方进行协商划分,但仅作专门用途供内部使用。GDP等经济指标可以协商划分,使输出方的成绩可以超越固有行政区域,是最内在的激励动力。
对于跨省运作的飞地园区,在财政和税收政策上,要给予激励,必须取得省级支持与激励。
对于共建园区产生贡献,能给予界定,并根据成效拟定激励政策。早期长以奖代补政策很实用,对符合规定和达到标准的园区,按照一定期限以奖代补资金补贴,同时给予土地、水电费用优惠,并鼓励和支持共建园区拓宽共建范围,就是一个姿态。
随着国家分税制改革,对共建园区的激励形式随之转变。即将于2017年7月1日实施的新一轮省以下分税制改革,就要取消对合作共建园区等事项的税收增量返还政策。省级的支持方式更多纳入预算管理,符合国家要求。
在确定各类政策激励以及园区自身发展情况后,合作机制与之匹配,实施三统一法则,即统一目标、统一思路和统一路线。
四、青风好凭借,飞地园区升级的操作模式
实际上飞地园区是一种区域之间的PPP模式,迁出、嵌入地和企业是飞地经济的利益共同体。
随着中央八部委的文件出台,飞地园区的运营模式会有更大的突破。首先文件本身有很大的突破,有指标统计协商认定,允许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开发和运营;其次允许创新合作模式,允许以资金、技术成果、品牌、管理等多种形式参与合作,壮大飞地园区发展。
传统的飞地园区模式主要有援建、托管、股份合作、产业招商以及综合运用等诸多模式。在新的政策环境下,将会有哪些创新和突破呢。
有几种模式将更契合未来需求,同时得到政策的支持,因而具备竞争力。
一是基于产业的PPP模式,而非基于房地产的PPP模式,将受到更大层面的鼓励。国家层面鼓励多方通过PPP等模式嵌入飞地经济,让更多的社会资本具有良好的进入与退出机制。
二是精细化园中园模式。飞地园区最大的活力在于引进企业的发展规模与潜力,飞地园区要更加强调运营,企业的产值能说明一切。以此为导向,集约化发展会鼓励园中园模式,飞地园区最终发展的是经济,而不仅仅只是载体建设。
三是多方参与的飞地园区模式,支持通过特许经营、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,将园区部分或全部事务委托给第三方运营管理,条件成熟地区可探索园区管理与日常运营相分离。
未来飞地园区技术含量更高,不仅能飞出去,还能飞进来。不仅有共建,还有COT等模式。
园区头条
- 租房办公要带劲…06-14
- 一个养品牌孵化基地,站在18园肩上…06-06
- 飞地园区升级的四种模式…07-15
- 政府招商的3个前提5个新思维…07-15
- 如何在北京招商大丰收?且看藏宝…07-15
- 解密北京产业外迁2大策略6大路线…07-05
- 解密北京产业外迁2大策略6大路线…07-05
- 南京15位区委书记挂帅,3年能创4.5…07-05
- 2019上海城市最新规划!园区运营商…05-06
联系我们
服务电话:(086) 022-82958400
服务邮箱:weme202@126.com